“坑道式场站”的版本间差异
跳到导航
跳到搜索
(建立内容为“坑道式总站,是一种公交站场人车分流的方式,顾名思义,就是将候车区域划分为多个“坑道”,每个“坑道”对应一个乘…”的新页面) |
|||
第4行: | 第4行: | ||
==特点== | ==特点== | ||
*整个场站分为蓄车区、候车区: | *整个场站分为蓄车区、候车区: | ||
− | ** | + | **部分较小的总站可能不设蓄车区。 |
− | ** | + | **其中,候车区根据始发或停靠线路的情况,划分为多条“车坑”,每个车坑对应一个乘客“安全岛”,乘客在安全岛上等候对线路的车辆。 |
+ | **安全岛普遍高于车坑高度,形式车在坑道内停靠,“坑道式总站”的名称由此得来。 | ||
==设计优劣== | ==设计优劣== | ||
+ | ===优点=== | ||
+ | *每条线路具有独立的候车区,引导乘客排队上车,因此坑道式总站站场秩序较好。 | ||
+ | *乘客安全岛可设置雨棚,乘客候车免遭“日晒雨淋”。 | ||
+ | ===缺点=== | ||
+ | *因设置多条车坑及安全岛,导致场站占地需求较大,降低场站蓄车能力。 | ||
+ | *因实施各线路分离候车,同方向线路可能分散在不同坑道,不利于乘客选择其他同方向线路替代出行。 | ||
+ | *部分较窄的车坑,只有一台车辆的宽度,车辆在车坑中休整时,如果前车不离开,后车无法离场。 | ||
− | ==使用坑道式的总站== | + | ==使用坑道式的站点== |
+ | ===使用坑道式的总站=== | ||
+ | *[[城轨珠海站]] | ||
+ | *[[城轨唐家湾站]] | ||
+ | *[[金鼎]] | ||
+ | |||
+ | ===使用坑道式的中途站=== | ||
+ | *[[城轨明珠站]] | ||
+ | |||
+ | ===曾经使用坑道式的站点=== | ||
+ | *<s>[[吉大总站]]</S> | ||
+ | *<s>[[前山总站]]</S> | ||
+ | *<s>[[城轨珠海北站]]</S> | ||
+ | |||
+ | ==图集== | ||
+ | {{pic|外链=http://cdn.zbc.wiki/large/70971b6bgw1f2705o2ud8j20p00gon05.jpg|描述=曾经为坑道式设计的[[前山总站]]}} | ||
+ | {{pic|外链=https://cdn.zbc.wiki/2020/06/08/img_20200607_153901.jpg/zhongshang|描述=金鼎全景}} |
2022年1月24日 (一) 15:13的版本
坑道式总站,是一种公交站场人车分流的方式,顾名思义,就是将候车区域划分为多个“坑道”,每个“坑道”对应一个乘客安全岛,每条“坑道”承担一条或多条线路的始发功能。
此设计主要用于多条线路发车的公交总站,在场站面积较大的总站较为常见。
特点
- 整个场站分为蓄车区、候车区:
- 部分较小的总站可能不设蓄车区。
- 其中,候车区根据始发或停靠线路的情况,划分为多条“车坑”,每个车坑对应一个乘客“安全岛”,乘客在安全岛上等候对线路的车辆。
- 安全岛普遍高于车坑高度,形式车在坑道内停靠,“坑道式总站”的名称由此得来。
设计优劣
优点
- 每条线路具有独立的候车区,引导乘客排队上车,因此坑道式总站站场秩序较好。
- 乘客安全岛可设置雨棚,乘客候车免遭“日晒雨淋”。
缺点
- 因设置多条车坑及安全岛,导致场站占地需求较大,降低场站蓄车能力。
- 因实施各线路分离候车,同方向线路可能分散在不同坑道,不利于乘客选择其他同方向线路替代出行。
- 部分较窄的车坑,只有一台车辆的宽度,车辆在车坑中休整时,如果前车不离开,后车无法离场。
使用坑道式的站点
使用坑道式的总站
使用坑道式的中途站
曾经使用坑道式的站点
图集
曾经为坑道式设计的前山总站 |
---|
金鼎全景 |
---|